2022年全市各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纠纷调解成功率约60%——
2022年,全市各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共受理纠纷1.2565万件,调解结案4719件,其中调解成功2828件,调解成功率约60%……不久前,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下称北京保护中心)发布《2022年度北京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年报》(下称《年报》),介绍了关于北京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的多项数据与趋势。
通过《年报》可以看到,2022年北京市在诉源治理方面呈现出显著成效,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在调解特定类型知识产权案件方面贡献度明显,解纷效率大幅提升,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的“北京经验”不断更新与充实。
诉源治理不断深化
调解案件受理量快速上升,这是北京市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的总体趋势。2022年,北京市各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共受理纠纷1.2565万件,受理量同比上升27.01%。《年报》指出,2020年至2022年,调解组织受理案件量连续3年高于民事一审诉讼案件量,且在此3年中,民事一审诉讼案件量呈持续下降态势。这一数据可以说明,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对于缓解地区法院审判压力的作用已见成效。
北京保护中心相关工作负责人表示,2022年,北京保护中心持续加强与各级人民法院的协调联动,深度参与诉源治理工作,包括对接北京互联网法院“非诉调解平台”推动纠纷化解“关口前移”,积极参与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商标行政案件繁简分流试点工作,发挥最高人民法院“总对总”在线调解平台优势提升质量和效率,深度参与海淀法院“多元调解+速裁”建设等,积极探索诉源治理新模式。
“‘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工作思路,让便捷、高效、低成本的调解工作帮助诉源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实现了矛盾纠纷的合理分流。”上述负责人表示。
行业专业特点明显
2022年北京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组织共调解结案4719件,其中调解成功2828件,近六成案件获得了成功调解。北京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今年4月底,北京市在医疗器械、软件和信息服务等行业领域相继建立了19家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12家调解工作室,全面覆盖全市十大“高精尖”产业,多层次、宽领域、行业性专业性特点明显的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立体化工作网络不断拓展延伸。
《年报》指出,2022年度,多家调解委员会调解结案案件类型各有侧重,如知乎知识产权纠纷人民委员调解委员会依托于互联网知识分享平台“知乎网”,在线调解结案案件均为互联网行业涉及的著作权纠纷;北京城建科技促进会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由北京城建科技促进会设立,调解结案案件均为建筑行业技术创新有关的专利纠纷等。各调解委员会依托不同行业领域专业协会、行业组织等,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及专业知识,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特点服务不同行业当事人的解纷需求。
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相关工作负责人表示,该中心持续加强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每年发布年报与典型案例,为调解组织及创新主体提供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案件调解经验。组织开展系列培训和人民调解员等级评定工作,进一步提升调解员的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打造职业化、专业化调解员队伍。
解纷效率大幅提升
2022年度,北京市调解结案案件的平均调解时长为30天,同比缩短23.08%。其中调解成功案件的平均调解时长为33天,同比缩短19.51%。
《年报》对比了法院诉讼案件的审理时长与诉调对接案件的结案时长,通过调解结案的平均耗时仅为诉讼审理时长的23%,且有94.7%的案件在60天内结案。据统计,全年有超过200件案件在受理当天就调解成功。北京保护中心相关工作负责人表示,通过数据可以看出,诉调对接工作让解纷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同时也使北京地区人民法院的诉源治理工作在讼争源头得到高效化解。
知识产权部门负责、社会组织为主体、司法行政部门指导、司法部门确认保障,多部门联动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调解机制是北京纠纷调解工作的一大亮点。2020年7月,该项工作就作为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6项经验之一向全国复制推广。经过多年发展,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已经形成极具特色的“北京经验”。“经验”绝非一成不变,而是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并得以发展。《年报》的定期发布也体现出北京市对于调解工作持续更新、持续丰富、持续优化的科学态度。
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相关工作负责人表示,2023年,北京市将进一步完善调解组织布局,深化诉源治理,强化调解组织队伍建设,探索知识产权纠纷商事调解,以开拓创新和多措并举的工作理念,让调解工作的“北京经验”不断更新、不断丰富、不断发展。